笔趣趣 > 故宋帆影 >故宋帆影

第二百零一章 纵贯流求 修驰道直通南北(一)

近些年中原战火连绵,尤其是数百年来富庶繁华的锦绣江南也沦于异族之手。江山鼎革之季,总是百姓苦难之时,或因战争家破人亡,或为避乱四处播迁,饥饿、无助的流民相望于道。

这个时候,横空出世的中兴社就如同黑暗中点亮的灯塔,是绝望中升起的希望。

而中兴社这些年一直将人口作为第一资源,从成立之初便专设招才科,注意招收各类人员。机构改革以后,原来的招才科功能更加全面,由多个部门的人手联合重新组成了移民局。

移民局的功能组成是多方面的,而且从明暗两条线开展工作,明的有“养济院”和“惠民药局”。养济院从表面看像是由好心的富人士绅自发的赈济孤贫行为,实际上却是由户部暗地里主导,依托中兴社的财力物力,在各地广设粥棚和义舍,让贫无所依者有地方遮风挡雨,更有一碗热粥让人勉强活下去。

养济院在施粥的同时,自然也会“顺便”告诉饥民们,这一切恩德,都是由“中兴商社”一位姓张的大官人施舍的,这位大官人还在东海之上创立了一番大基业,广招百姓去屯种,只要去了,每家每户分田地,收成全归自己,人人可以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绝望中的人最需要一根救命稻草,就如失落者容易皈依宗教。而中兴社更比追求来世极乐的宗教更有吸引力,是实实在在改变现实困境的希望。被养济院赈济过的人们自然而然就对中兴社充满向往。

惠民药局则是医药部派出的机构,以中兴药局为蓝本,派驻医官在沿海各大州县行医治病,形式上与养济院有点类似,两者相辅相成,很快就在流民之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东方的海上有个大救星,他就是咱敬爱的张总理!”不知从何时起,中兴社和张镝的名声开始在民间广为传唱。

养济院和惠民药局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借着施粥施药帮助贫民的机会去扩大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大张旗鼓的去招徕流民。因为自从大宋小朝廷不断南逃以后,江南各地已经被元庭设官统治,总不可能在敌国官府的眼皮子底下迁徙百姓。

所以除了养济院和中兴药局两条明线以外,真正负责组织、运送流民的还有一条暗线,名为“河海帮”。原本这是一个寻常的江湖帮派,由跑船的贫苦船工自发组成,在江南各地分布很广,逐渐与中兴社在各地的河海渡口和码头上组织的码头帮形成竞争,经过几番较量,从斗争到合作,如今这个帮派已完全被中兴社的势力控制并更加壮大,现归口贸易部管理。

一番统合改造后,河海帮就主要用于向中兴社的后方输送移民。帮众们一般都是各条水路上的寻常船家,也有在码头、渡口做工的,还有一些会混入到逃难迁徙的贫民群体中去,与养济院、惠民药局的人有私底下的联系。

物色到那些走投无路的流民,河海帮的人就会有意无意的接触,透露出自己向往着出海去投奔中兴社,还想凑几家人搭伴同去的意思。待有三五家贫民决定加入,他便带着他们找到河海帮的弟兄,搭船出行,沿海各大港口总有中兴社的船只定期往来,于是小船就换大船,几百人一批运往流求等地去,到地方后自然就有中兴社的安置人员过来接手。

中兴社对移民的组织、运送以及安置,已经形成了一个十分成熟的体系,各部门配合的已经很熟练默契了。

流求足够大,中兴社也有能力安置百万人口,但人口的快速增加给后勤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确切的说,要大规模安置移民,最大的制约因素就在于钱粮二字,庆元一战后的数十万移民迁入,已经将库中存粮消耗大半,按目前人口计算也只够四个月之用,已经逼近存粮警戒线了。这还全靠张镝未雨绸缪,前两年着重在岛内外收储粮食,加上贸易部不断向外买粮,以及鸡笼港北部渔场丰富的鱼获补充,如此才保证了军民口粮可以持续不断的充足供应。

根据户部的调查统计,按正常消耗速度的话,到本年年底之前全社粮食至多只能供养五十余万人口,还不算紧急情况。那么从现在起每月增加的人口以不超过两万人为宜。不过得益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大力推进,流求、吕宋两地预计本年内可新增良田上百万亩,等下一年夏秋粮食大熟就可大幅度的解决吃饭问题。接下来只要每年的新增粮食足以覆盖新增人口,就能像滚雪球般形成“扩张——垦殖——再扩张”的良性循环,直至达到土地容纳的上限。这将是个漫长的过程,十年、二十年乃至上百年,让流求与吕宋的人口扩增至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也并非不可能。

但饭要一口一口吃,既然今年的安置计划已有所限制,移民局也就只能按照每月两万人以内的指标安排移民。两万人相对于这个乱世里遍地如蝼蚁般的流民而言着实只是个很小的数字,移民局就算只选那些青壮人口,也能大大超过这个指标。

……

泉州城,一处破败的矮房里。

年届五十的林生财把头痛苦的埋到两个膝盖之间,长长叹了一口气。在他身后,一张简陋的木头床上,传来一声一声虚弱的呼喊声:“让我这老婆子死了吧,把小翠留下来,求你了,老头子,别把小翠卖出去,别呀……”

另一侧,靠近那破门的柴堆边上,一个痴肥油腻的女人正牵着个娟秀瘦弱的小姑娘要往外走,一张肉脸挤出一堆虚伪的笑意,对房内的两个人说道:“杨家老爹、杨家大娘,且莫伤悲,卢员外是个大善人,小翠去了他们家是享福呢,说是去做丫鬟,实则是跟做女儿一样的,在家好吃好穿几年,将来还要找个好夫婿替她嫁了呢……”

“王妈,快走吧,人钱两清,还说甚么呢!?”门外,是一个身穿上等苏杭绸缎,头戴四棱薄纱员外方巾,富商模样的男子,正在催促那被叫做“王妈”的胖女人。

这老男子年纪约六十上下,面相虽不算恶,但那一双滴溜转动的三角眼,显得很是些奸滑。此刻,他正盯着那小姑娘含苞待放俏脸,往那刚刚发育起的纤秀身段上不住地打量。

而那名叫小翠的姑娘则哭哭啼啼的,无助的回头看着,喊着爹娘。

林生财是温州人,家中本来还算小康,但因小朝廷南逃,在温州建立行在,随即又因元兵大举进攻而继续出奔福建,林生财一家为避兵祸,与小朝廷差不多前后脚也逃到了泉州,他们还算幸运的,因为不久后温州就被攻陷,阖城死于乱兵之手。

不过林生财一家尽管逃得性命,日子却很快难以为继,泉州城因为大量难民涌入,物价腾飞,带来的那点盘缠吃不了几顿就没了,林生财的婆娘却又在此时受了风寒,病倒了,吃饭治病都要钱,钱又无处可来,就连现在住的这间破屋每月三百文的租金都要出不起了。

那痴肥的女人就是房东王婆,一开始三天两头来讨要房钱,但后来见了林生财的闺女小翠一面,语气竟变得和缓了,还带了个姓卢的员外,几次三番的来游说林家老两口把小翠卖给卢员外做丫鬟,一开始林生财是断然不许的。但婆娘病倒,家里断炊,王婆又再三威胁要赶他们出去,实在无法,最后终于是应许下来,今日那卢员外就带了五升米面,几贯铜钱,要来领人了。

“站住,好个老匹夫,又来找打吗!拿回你的臭钱,滚出去!”

正当那卢员外和王婆带着小翠出门,却忽然被一个身量高大的年轻男子拦住去路,这年轻人怒气腾腾,咬牙切齿的对着那卢员外。

“毅哥哥!毅哥哥……”小姑娘看到了救星,一头扑进那汉子的怀里泣不成声。

“好小子,别强横,看我……”那肥婆子气不过,还想回骂几句,见那年轻汉子要杀人的眼神扫过来,立时没了底气,把后半截的话生生憋了回去,一边着急忙慌的往外溜,走出去老远才敢继续骂道:“饿不死的穷鬼,快把房子腾出来滚蛋,否则叫官差老爷送你去吃牢饭,衙门里的王押司是我堂哥……”

“快滚!”年轻汉子进屋把米面铜钱都掷出门去,那卢员外倒没话好说,抢起东西就慌忙头也不回地走了。

“姑父,你怎可如此糊涂,我早就听说那姓卢的就是个道貌岸然的斯文败类,好好的姑娘被他糟蹋完了,转手就往**妓馆里卖,你怎能……怎能把小翠……哎!!”

“毅哥儿,姑父这是实在没办法了啊……”林生财满脸凄苦,忍了好久的一把老泪终于流了下来。

这年轻汉子名叫杨毅,是林生财的婆娘林杨氏的侄子,这杨毅父母早亡,多亏了姑父姑母抚养照料才得以长成,与林生财一家三口一同逃难出来,相依为命。前几次那王婆和卢员外上门都被他打了出去,但林生财软弱良善,实在不愿拖累了这个外侄,而且靠侄子挡着终归只挡得一时,仍免不了一家人饿死的结局,还是忍痛把女儿卖了,一家人至少都还有希望活下去。

杨毅日间要去码头扛活,王婆与卢员外趁着他不在,便又赶趟着上门来了,万幸在门口又被撞上,复又将小翠拦了下来。

“毅哥儿何苦为我这一家不中用的拖累了自己,你年轻体壮,自去寻个出路吧!”

“姑父何出此言!一家人讲甚么拖累不拖累,便是有一口吃的也要咱四个人分,今后再别做这等糊涂事了!”

“可是一家四张嘴,就你一人扛活,又如何……”现在码头上的工钱是越来越低,抢活的还越来越多,养活自身都很不容易了,又何谈一家老小呢,林生财也确实是没法子才出此下策,此时女儿虽留下了,但往后又怎么活?

“姑父,我现在回来正是听说了一个好消息,东门外有善人开了粥棚,早午施两顿,去的早些都能吃到的呢!”

“这可真当好,真当好!”林生财喜不自禁,可算有了点盼头。

“我还听说,泉州城里的惠民药局也是那大善人开的,穷苦人看病不要钱的,我去抓两副药,姑母的病也能早点好!”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世上还是有好人的呀,这大善人一定长命百岁!”林杨氏在床上听得杨毅的话,不住声的念佛,感谢那不知名的大善人。

“不如早些去东门等施粥,今后就不在此住了,省的那肥婆子再来聒噪!”杨毅想起那王婆又是满肚子气,向林生财提议道。

“也好,收拾一下便走吧!”

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杨毅将生病的姑母背在背上,林生财与小翠卷好几件破衣服,一家人便往东门求活去了……(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不丹第一王妃神秘老公有点坏霸天武魂武道天狼极品风水师暗魔神地狱商人飞吧篮球腹黑boss伪女王创造真实世界